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Chinese Society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

国内新闻

20

2014-02-20

06

2013-11-06

第6届体外循环年会暨首届亚太地区ECMO学术会议报道

第6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首届亚太体外生命支持学术会议 在北京胜利召开 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主办的第6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首届亚太体外生命支持学术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内近650名代表及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北、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瑞典、德国、比利时、巴基斯坦等16个国家的130余位外宾同行参加了本次大会。 朱德明主任委员在大会发言:今年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成立10周年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10周年。在这十年中,我们大家团结奋斗,努力工作取得了今天成绩。我们坚持10年的付出和努力,收集中国近10年心脏外科手术及体外循环统计权威数据,成为政府部门、科研教学、临床研究、学术交流、厂商公司的重要参考资料,做到其他学会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我们没有任何政府背景,依靠集体的智慧,完成了2000多灌注师统计甄别和证书的发放工作;我们和医学院校合作,和骨干医院合作,建立了从专业本科生教材编写、授课带教,临床灌注师继续教育,全国体外培训基地建设和新进员工基地培训计划的实施;我们的杂志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逐年提升,为了学会的生命力持续,青委会召集了一批有学历,有头脑,有干劲的代表做起了想做的事。今后,我们仍将依靠大家的支持,班子的团结,保持自始至终的激情,敢于思想,敢于探讨,敢于实践,一步一步前行,将我们体外循环事业做的更好。 大会前一天,黑飞龙候任主任委员主持了第一批体外循环培训基地学员40人进行了专业考试,全部通过,获得了本行业内颁发的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书。 本次年会与首届亚太体外生命支持学术会议同时召开,前任主任委员龙村教授主持大会,大会全英文交流,全程中文同声传译。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有“ECMO之父”美誉的ECMO开拓者Dr. Robert Bartlett不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而且就本次大会的组织和召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任APELSO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ICU主任Dr. Graeme MacLaren就亚洲太平洋地区ECMO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详细剖析,为进一步区域性技术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大会的组委会主席、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主任龙村教授就我国ECMO治疗现状和团队建设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为我国ECMO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明确的指导和规划。30余位国际发言代表就目前ECMO治疗及研究进展做了深入探讨。参会者对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ECMO的总体结果表示敬佩。 本次大会同时邀请了以Dr. Mark Ogino(美国)为首的ECMO模拟培训团队,首次在亚太地区进行了现场ECMO Simulation Courses培训,受到参会代表的好评。欢迎晚会上,由国外和国内ECMO专业人员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不仅为与会代表展示了中西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再现了体外生命支持专业的活力与未来。 我们相信,中国ECMO治疗伴随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突破,ECMO治愈率明显提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2013年10月

22

2013-10-22

双十庆大会贺词-朱德明

向10周年致敬!-双十庆大会贺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北京参加大会。尤其还有来自台湾和日本的同行。 2013年对中国体外人来讲是个很特别的年份。我们刚刚看了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创立10周年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10周年而特制的宣传片,大家可能还沉浸在回味之中。 在我们会场里竖立着的10几块展板也是专门为纪念双十庆所制作,上面提供了一些和体外循环发展相关的数据和照片。当然,这只是粗略遴选的一些代表,远不能涵盖所有。 在学会发的纪念品中有两个金银色的光盘,那里面隽刻着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大事记和创刊十年所有登载在杂志上的文章。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会有不完整,甚至会有错误,还有待下一个十年做出必要的修正和完善。纪念品的模样像一双眼睛,象征她不但看到了学会的过去和现在,还将看着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学会是一个非常年轻而且人数较少的学会,在众多兄弟学会中是个小弟弟。但我们却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1个分会中唯一一个获得“优秀团体奖”的下级分会;我们坚持10年的付出和努力,拿到中国近10年心脏外科手术及体外循环统计权威数据,成为政府部门、科研教学、临床研究、学术交流、厂商公司的重要参考资料,做到其他学会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我们没有任何政府背景,依靠集体的智慧,完成了2000多灌注师统计甄别和证书的发放工作;我们和医学院校合作,和骨干医院合作,建立了从专业本科生教材编写、授课带教,临床灌注师继续教育,全国体外培训基地建设和新进员工基地培训计划的实施;我们的杂志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逐年提升,为了学会的生命力持续,青委会召集了一批有学历,有头脑,有干劲的代表做起了想做的事。。。。。。。 西方人做事提倡鼓励为主,使得人人都觉得我行,我能,我是英雄;东方人讲究含蓄,讲自我批评,往往弄得人灰头土脸。今天,我们要学一学西方哲学,洋为中用。我建议大家为我们过去十年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绩鼓鼓掌,表扬一下自己。我还要建议向一直以来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去年北戴河会议期间,胡小琴教授给我出题,要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我想了整整一年多,大概有以下几点: 1. 我们有梦想 我们建立学会不是白手起家,我们的老师前辈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的争取和 铺垫。是梦想使我们几代人牵手,她给了我们想象和谋划的空间。我的前任龙村主任提出要建设中国最好的学会,三届常委和全体委员以及所有同仁就是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和奋斗。 2. 我们有激情 光想不干不行,想干却蛮干更不行。古人曰:“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我们依靠大家的支持,班子的团结,保持了自始至终的激情,敢于思想,敢于探讨,敢于实践,一步一步前行,做到了计划中要做的事。 3. 我们有责任 我们始终记着办好学会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也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和平台。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互相鼓励,我们对追求的目标没有放松。

版权所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京ICP备1200872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0号 技术支持:北京平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