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Chinese Society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

培训认证

11

2012-02-11

体外循环基地学员培训计划

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重新注册规定 考试规定 补充实习登记表 培训内容: (一)总体培训时间:一年。 (二)临床培训 1.数量:一年参与体外循环不少于200例。 2.质量:学员参与完成每例手术后,即将一份评估表交给培训基地的带教老师。该评估表涉及围体外循环期各项技术细则及其所占分数(满分为100分),由带教老师评估后签名存档,培训基地管理老师定期与学生交流并通知其阶段考查成绩及应引起注意的事项。 3.内容: 1)体外循环/心肺支持; 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3)循环支持/心室辅助; 4)血液保护技术与自体输血; 5)重要脏器保护; 6)抗凝与血液学监测与分析; 7)生理监测与分析; 8)血气与血液生化监测与分析; 9)全身低温与复温管理; 10)血液稀释; 11)血液超滤; 12)通过体外循环管路加入药品、血液制品和麻醉药物; 13)高级体外循环临床训练,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三)理论培训 1.培训基地全年应为全体学员开设理论课25次,每次4学分,理论学习结束应进行考核,满分为100。 2.培训基地应在每年重点邀请外地或国外著名体外循环专家,作为特邀客座教授来本培训基地讲学,以拓宽学员和临床教师的知识面,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气氛。 (四)教学内容: 1.基本教材: 考试参考书:《体外循环教程》黑飞龙主编 1)体外循环病理生理学 曾因明主编 2)体外循环材料学 龚庆成主编 3)临床体外循环学 龙 村主编 2。参考书籍: 1)心血管麻醉和体外循环胡小琴主编 2)体外循环手册龙 村主编 3)Cardiopulmonary BypassGravlee主编 考试和考核 (一) 受训人员培训基本内容登记、考核所有受训人员须将当天完成的训练内容如实填入“体外循环培训基本内容登记表”(附件10-表八),并由带教教师的审核签字。 (二)每年8月的第二个周末所有受训人员必须参加体外循环学会主办的专业笔试,专业考试为30%的专业基础理论和70%的临床考题;考题以基本教材所要求掌握熟悉内容为主。 (三)考核合格者可申请“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书”。 结业和求职: 只有完成下列训练和考核可由培训基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寻求体外循环的临床工作: 1、完成上述所有的临床训练内容和理论学习要求; 2、受训的其间的各项考核和考试合格; 3、身体健康;

01

2010-03-01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培训基地

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中心简介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随着学科的发展于2014年成立体外循环中心。现有人员46名。其中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3名。 在阜外医院几代体外循环人不懈的探索、钻研和实践下,现今已经发展成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我们逐渐建立了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的技术规范和流程,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的著作和教材,引领并规范了本专业的发展。自1986年胡小琴教授创办体外循环培训班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医务工作者在我们中心接受了规范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获得了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的从业资质,并成长为当地科室和医院的骨干,乃至省级或全国的学科带头人。 体外循环中心"以生命第一"为主导精神。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地投入临床工作,每年完成体外循环手术近18000多例。除开展一般性的体外循环外,还开展改良低预充体外循环系统在心外科血液保护中的应用,ECMO、VAVD、新生儿体外循环、血浆置换术、深低温停循环、上下分流灌注、血液回收,含血停跳液灌注、离心泵的普及工作、改良性超滤、心脏辅助等先进技术。一些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大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上以开发型科研带动应用型科研为主导思想。建科以来先后开发出阜外低预充系统、氧合血灌注装置、鼓泡式氧合器、膜肺、氧饱和度仪、平面气泡报警仪定新产品,正式开发洗血球机,肝素化涂抹管道等高新技术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得到较好的应用。科室先后添置了成套设备,如血流流变学仪器、血小板粘附仪、血小板聚集仪、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膜片钳等。进行了血流流变学实验研究。目前每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约15~20篇,SCI文章10~15余篇。今后科研重点是应用型和基础型科研,计划3~5年内进行国际先进课题研究。目前从事的科研主要有心脏手术中微创和迷你化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的血液和神经保护。在临床上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体外循环、高龄患者体外循环技术和ECMO。加强体外循环中血液保护,争取小体重患者不输血,加强体外循环的监测,提高灌注质量。目前科主要承担纵向课题8个,横向课题6个,发明专利项目5个。 目前有3名硕士研究生和5博士生在培,访问学者1人。对科内青年医生有完整的培养计划,每周有固定读书汇报会。每周三为科理论学习时间,内容主要为体外循环新进展、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讲座、病案讨论等。目前已出版《体外循环手册》《体外循环题集》《体外循环灌注学》《ECMO》《阜外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手册》等书籍。 体外循环科每年承担20~30名进修生培养工作。对进修生有完整教学课程。每周一次讲课,做到讲课人员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临床培训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逐渐深入,在第三个阶段最后三个月,由进修医生主机,独立完成体外循环主机300多例。返回原单位后,完全能够独立地开展体外循环工作。依托于阜外医院的资源优势,进修医生可以学习到许许多多特殊病种和疑难杂症。例如大血管手术、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膜肺支持(ECMO)、婴幼儿及新生儿复杂闲心手术等。有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学员可与带教老师双向协调参与其主持的科研工作。指导学员编译外文专业文献,撰写综述,符合条件者可优先在《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上发表。每季度需完成一份固定格式的特殊病例的病案讨论。开设科研方法的专题讲座,讲述科研基本方法、病案报告、综述及论文撰写。每年举办1期体外循环理论培训班和3期ECMO学习班。生活方面,科室讲究的是人文关怀。每年一次以上在吉冰洋主任的带领之下全科郊游,或者踏青,或者观赏红叶,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真诚希望和同道们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欢迎同道们来我科进修学习、指导工作。 

24

2010-05-24

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培训基地

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培训基地简介 北京安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是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重点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北京安贞医院成立于1984年,在安贞医院成立初期在吴英恺院士的带领下,所有同志分别到国外心脏中心学习。龚庆成教授被派往瑞士根诺里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回国后组建体外循环科并主持开展体外循环工作。1988年在孙衍庆院长的倡导下,正式成立了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科,是国内最早成立体外循环科的单位,龚庆成教授担任首任体外循环科主任。同年董培青主任调来安贞医院体外循环科工作,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张兆光院长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体外循环科队伍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侯晓彤教授担任体外循环科主任,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等。团队中先后多人出国学习深造、攻读学位。近年来多名研究生加入到体外循环科队伍,使体外循环科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团队,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团队。 安贞医院体外循环科凝聚了众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在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龚庆成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委董培青教授的指导下,科室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科室中有多人先后在国外进修学习并与国外多家著名心脏医学中心保持友好交流,在体外循环的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体外循环科的主要工作是: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各类手术的体外循环工作及一些其他科室的体外循环工作包括肿瘤热疗及胸腹腔的化疗灌洗工作及肿瘤外科相关体外循环工作等。近年来,辅助循环工作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开展围手术期间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抢救工作;同时负责重症病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安装植入及后期病人管理工作,抢救成功率取得优异成绩达到国际水平。 科室管理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体外循环科高度重视科室管理、人才建设和提升全科整体凝聚力,强化学术专研精神,近年来体外循环科建立健全了多项科室规章制度,其中包括ECMO病人主管医生负责制、例会学习、交班及进修医生培训管理制度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科室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科室制定了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年轻医生的科研意识,积极参加临床和基础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发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关于研发可植入左心辅助装置的实验研究,参加了国内多项临床医疗器械试验等。同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保持友好交流,先后承办了多期IABP培训班及微创体外循环培训,为科室发展及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北京地区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等。作为体外循环培训基地为全国多家医院培训了大量的体外循环专业人才。目前的体外循环科已经成为集常规体外循环、IABP、ECMO、肿瘤热疗等全面综合发展的优秀团队,成为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化学科。 目前体外循环科共有医护人员35人,2011年心外科手术例数8000余例,体外循环手术4457台,IABP抢救400余例,ECMO 20余例。 “公、勤、严、廉”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科正是本着吴英恺老院长这样的办院精神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真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们每一位安贞体外循环人的神圣使命。 基地补充说明: 1.

18

2011-10-18

上海体外循环培训基地

上海体外循环培训基地情况简介 上海体外循环培训基地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中山医院和上海胸科医院三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联手组建,依托上海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和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 三家医院在心血管手术上都具有丰厚的历史传承,有全国最早开展小儿心脏手术的科室,有全国最早开展心脏手术的医院,也有全国心脏移植数量最多的医院。目前,基地年体外循环手术数量超过6000例,成功开展各种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成人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心脏及心肺移植手术、微创心脏手术、人工心室辅助、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能完全满足学员的临床训练需求,也能让学员体会到所有的体外循环实用方法。 培训基地共有40余位专职体外循环人员,包括5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高级职称人员近十名,十余位研究生学历人员,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三家医院也分别举办全国或地区性体外循环相关的继续教育学习班,长期以来承担全国各地区体外循环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培养体外循环灌注师20-40名。各医院体外循环专业人员承担或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每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迄今编撰相关专业书籍十余本。 本培训基地拥有多种品牌、多种型号的人工心肺机(Stockert,Terumo,Jostra,Sarns),变温水箱,离心泵等手术设备,使用多种进口和国产膜式氧合器、动脉过滤器,超滤器及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自体血液回收机,连续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本基地的教学场地包括10余间心血管外科专用手术室,独立的办公室,固定的教学场地,免费上网。各医院都可安排院内住宿,且医院都位于中心城区,交通便利。 学习费用:600元/月。 住宿:600-800/月

14

2010-12-14

广东省人民医院基地

中国体外循环培训基地(广州)简介 广东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46年,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其属下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一所集心血管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医学科研机构,同时也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的、著名的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室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下的二级临床科室,主要业务包括心肺转流、体外生命支持(ECMO)、机械循环辅助、围术期血液管理、体外反搏治疗等临床工作。现有体外循环专业人员22名,其中体外循环医生12人,护理人员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 1964年开展第1例体外循环工作。曾参与研发广东人工心肺机、鼓泡式氧合器、罗叶泵(气动心室辅助泵)等。2002年开展第1例ECMO。2012年成为首批中国体外循环培训基地,2015年成为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会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体外生命支持培训基地,2021年获得省科技厅批复成立广东省体外生命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围术期血液管理等专业内容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会议,学员遍布国内外。目前体外循环数量5000例/年以上,ECMO数量200例/年以上,开展院外ECMO转运。累计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十余项,承担过国家级课题2项,获得过中华医学科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

版权所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京ICP备1200872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0号 技术支持:北京平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